top of page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搜尋
  • 作家相片Christine Yip

為什麼懂得愛自己,才懂得愛別人? 而自愛是自私的行為嗎?

在 Mindfulness 的領域內,Self-compassion 是指在不批判、不自責的情況下,檢視自己的行為、情緒和思想。尤其在遇上困難、挫敗、傷害的時候,將對自己的批評或意見放下,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反應和情緒,讓自己冷靜下來,然後,才檢視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模式。因為身體每一個反應,其實都由自己概有的價值觀,加上過往的經歷,加上對事情的看法,加上一些假設,構成一堆念頭,觸發而成的。

在這個檢視的過程中,必須一直保持著平和的狀態,每當一些記憶或念頭觸及情緒而引發波動時,都要先讓自己重新冷靜下來,這一點與我們的人體構造,腦內的 Amygdala 杏仁體有關,以前曾講解過,這裡不重覆了。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冷靜後,便可以重新啟動檢視的模式。

當我們檢視時,最容易問的問題是「我究竟做錯了什麼」或是「他/她(們) 為什麼要這樣做」。首先,我們檢視的面向是向著自己,並非別人。所以,別人做了什麼、如何做、為什麼做,並非你需要檢視的事情。別忘記,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我們不該執意於試圖控制或改變其他人。反而,我們在檢視時,該問問自己,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反應。同樣地,當自己向自己發問時,也需要時常提醒自己,別將專注點放在別人身上。你可能會得到這樣的一個答案:「我這種反應就是因為他/她(們) …」。 當第三者的名字或代名詞出現時,就是一個好好的提示,提示你正在批判或責怪別人。這時,又需要讓自己平靜下來,重新向自己發問「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反應」。

就在這檢視的過程中,我們放下對自己和別人的批判,反而向內尋找,挖出本身反應背後的原因。這些原因,有可能來自於一些你未被滿足的需要、或過往放不下的經歷、或對未來的憂慮和恐懼。這樣,才能對症下藥,治本而不只是治標。


對第一次做這些練習的朋友來說,這會是一個令你懷疑人生的過程,因為這並非我們一貫的思維模式,但若你不放棄,願意多嘗試,並真心面對內心給你的答案,你會發現,自己做人處事的態度和方式,會截然不同,你自己及身邊的人都會覺得很舒服。因為,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都會不自覺地培養出一種感恩和關愛的素質,這兩點對我們往後如何做人處事,有莫大的影響,亦從而衍生出我們常聽到的同理心、正向人生、包容、互助..等等。


不批判自己、不批判別人;不責怪自己、不責怪別人;並非一天就能變化出來的,而且,過程因人而異,所以,希望大家都能持之以恆。若過程中有任何疑問,歡迎與我分享。


而自愛是自私的行為嗎?唔…這題不用答了吧!😅。當我們懂得感恩、懂得愛,便會嘗試逆地而處,如何對待自己,便如何對待別人。當我們學會珍惜自己的「這一刻」, 我們亦會尊重別人的「這一刻」。不過,這裡有一點可注意,我們理解別人的舉動,尊重別人的取向,並不代表你需要改變自己而迎合別人的決定,這反而是失去自我和不自愛的表現。我們可留待下次深入探討。😊

Self-compassion and Selfish are two different words. They are not the same…😉

自愛
自愛

文字:Christine Yip @姬絲汀生命日誌

圖片:pixabay.com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